养生之道,艾灸首选
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,养生逐渐的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。艾灸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,自然成为我们增强“正气”的选择。
艾灸是用艾绒或其它药料点燃后,在体表一定部位或腧穴上进行烧灼、薰熨,或用鲜品捣敷,借助艾火或药物的作用使施灸部位发热、充血甚至起泡,从而达到温散寒邪、温通经络、回阳救逆、消瘀散结、强身健体等保健养生、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一般,时间在半小时左右,与身体相距约3-5厘米,具体以个人耐受能力为原则,不必强忍疼痛。如果灼烧感很明显,应该随时调整,比如离身体再远一些或停止治疗,以免弄伤皮肤,还可借助艾灸盒等外用器具来减少损伤。
功效:
1.温经散寒。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,可以温经散寒,加强机体气血运行,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,留滞凝涩引起的痹症、腹泻等疾病。
2.行气通络。灸治一定的穴位,可以起到调和气血,疏通经络,平衡机能的作用,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、冻伤等。
3.扶阳固脱。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,再加上火本属阳,两阳相得,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,回阳救逆的作用,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、畸形腹痛吐泻、痢疾等急症的急救。
4.防病保健。灸足三里、中脘,可使胃气常盛,阳气足,精血充,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,病邪难犯,达到防病保健之功。
艾灸注意事项:
1.注意保暖,注意在艾灸的时候,尤其是不要碰冷水。
2.大饥大饱不宜艾灸,饥饿艾灸容易晕灸,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,容易发生腹胀。
3.患有胃肠疾病的,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,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。
4.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-250毫升,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-250毫升,甚至更多点。
5.初次艾灸的人,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,逐渐适应、逐渐增添。
6.艾灸的保健作用虽有依据,但并非人人适合。比如感冒发烧时、便秘、甲亢、高血压者血压不稳时不能使用,其他如有口干、潮热、盗汗、口苦、小便黄赤、面红目赤等情况也不适宜使用